中國江蘇網2月17日訊(記者 袁濤)今天,江蘇省委召開新聞發佈會,對外公佈2014年省委一號文件《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的意見》。記者瞭解到,2014年省委一號文件繼續聚焦“三農”,文件提出201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,全省“三農”工作要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,確保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。會上,省相關廳局負責人對一號文件作出詳細解讀。
  涉及七項關鍵改革
  對關鍵領域的改革,省委一號文件中有頗多亮點。據省委農工辦主任諸紀錄介紹,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涉及了7項重大改革,包括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、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、農村金融體制改革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的改革、戶籍制度改革、鄉村治理機制的改革等。
  記者註意到,省委一號文件中有關改革的內容,不少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、新舉措,並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比如,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改革中,文件強調培育多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發展多種形式農民合作組織,擴大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,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等等;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,文件要求,2014年基本完成農民宅基地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,每個市要選擇一個縣整縣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,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,探索對農民自願退出的閑置住房和宅基地給予補償,引導和規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;在戶籍制度改革中,文件強調,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,市、縣(市)政府要根據實際制定具體的落戶政策,解決好轄區內農業轉移人口在本地城鎮的落戶問題。
  堅守七條發展底線
  “做好2014年全省農村工作,總抓手是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,重點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。深化農村改革,必須抓住關鍵,堅守底線。”諸紀錄分析,此次省委一號文件的底線思維非常強,強調要堅守七條底線。
  這七條底線:一是糧食生產的底線,就是要確保供需平衡、口糧自給。二是保護耕地的底線,就是要確保6900萬畝耕地和6400多萬畝基本農田。三是糧食播種面積的底線,就是要保持8000萬畝以上的糧食播種面積和3300萬畝以上的水稻播種面積。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底線,就是要確保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。五是農村政策的底線,就是要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、家庭經營在農業生產中的基礎性地位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。六是農民收入的底線,再通過2年努力,全省所有低收入農戶的人均純收入都要超過4000元,蘇中、蘇南都要超過當地的扶貧標準。七是農村改革創新的底線,就是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,增加農民群眾的福祉。農村改革創新的出發點、落腳點是為了增進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,讓他們生活得更加美好,而不是為改革而改革。
  “堅守底線與改革創新是有機統一的。改革要堅持正確的方向,但底線不守住,改革也不會取得持久的成果。守住了底線,改革創新才能取得更加豐碩、更加持久、更加鞏固的成果。”諸紀錄說。
  農民再增收尋求突破口
  2013年江蘇農民人均純收入13598元,比上年增加1396元,增長11.4%,城鄉居民收入之比連續四年縮小。在此基礎上,如何尋求農民增收的突破口?對此,諸記錄提出,要通過“確權”、 “賦能” 、“流轉” 和“置換”等四項舉措來實現。
  “去年江蘇農民收入其中一大亮點就是財產性收入、轉移性收入增幅最大。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,需要在穩定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基礎上,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,大力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。”諸記錄說,提升農民財政性收入首先要進行“確權”,就是財產權交給農民,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、農民住房、農村集體資產等方面。“每個省轄市要有一個試點縣,每個縣要有個鄉鎮,整體推進。只有把權處理好了,將來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才有了基礎。”
  其次,是“賦能”。諸記錄介紹,賦能就是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、擔保權能,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、租賃、入股。“要使得權利得到體現,還要進行流轉。明確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公開市場,農村產權的交易市場,包括通過試點建立農村建設經營性用地的市場,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、同權同價。”
  此外,諸記錄說,農民還要通過置換體現財產權的收益。鼓勵農民將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、土地承包經營權、宅基地使用權及住房置換為股份合作社股權、城鎮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。[1] [2]   (原標題:2014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繼續聚焦“三農” 涉及七項改革堅守七條底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d81wduj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